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搜索附件  
© 电子技术论坛 文件下载中心

看看十七年前的街头电脑店: psc.jpg

 

看看十七年前的街头电脑店
看看十七年前的街头电脑店

闲暇翻看老照片

看看十七年前的街头电脑店广告,看电脑配置,恍如隔世啊



海阔天空9 发表于 2024-8-26 18:31
大约也是10几年前这个U盘38元。现在还买得到吗?

回顾历史
在汽车设计大楼里的 DJS-130 国产计算机,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用的宝贝。记得我有一
个科研项目用 BASIC 编程计算,先要将程序交给穿孔员,打成一卷蚊香大小的黑色穿孔纸带,
用于给计算机光电输入信息,纸带宽有一英寸,横向并排有可以打 9 个孔的位置,孔的有无
及不同排列代表不同的数值。其中 8 个孔的直径都是 2 毫米,另外一个小细孔是专门用来被
计算机的齿轮带动作平移运动的,然后上机调试,任何一个程序错误或穿孔错误,都要修改
纸带,寻找位置、判断差错,缺孔的要用手动专用工具重新打孔,多出来的孔用黑纸粘贴补
孔,面对满天繁星似的计算机面板上的操作按钮和开关,简直是有种开飞机的神圣感觉。有
个搞应力分析的技术人员与我聊天时期期艾艾,由于有限元设计的题目计算繁复、量大,要
到北京有大机器的研究单位,用 FORTRAN 编程,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厚厚的一叠巴掌大小的
穿孔卡片,翻山越岭进京,朝见皇上般的等待排队,价格昂贵的上机记时费用,让人精神高
度紧张,一张一张的卡片喂给计算机,分秒必争,时间一到,对不起,请您立马走人,唉,
往事一言难尽啊!
zgwt 发表于 2024-8-26 19:37
技术进步的结果

八十年代初,汽车总成试验室的一台手摇计算机还在使用,左手拨数轮,右手握摇把,
正摇多少圈,反摇多少圈,要牢记心中,操作起来稀里哗啦响,但是能看到准确的计算结果,
使我对这个铁家伙还是暗暗称奇,多少试验的统计数据计算,就在这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
相结合之中、在并没有感到烦躁的声响伴奏下完成。
当然现在我知道,法国的 PASCAL 早在1642 年就发明了手摇机械计算机,故宫里保存有后来给慈禧太后观赏用的贡品。
赵林生 发表于 2024-8-26 21:06
我是2000年买的电脑,当时花了一万多元,记得当时一个64M的内存好像是640元了,一个17G硬盘好像也是1千多元 ...

都是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忆苦思甜
伴随着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IBM、COMPAQ 台式机来了,国产微机
也来了,我和同事钱俊华兴高采烈地到北京酒仙桥有线电厂,象村里人接新媳妇一
样迎回了长城 0520,配套的是一大箱子足足有六百多本英文资料。
286、386、486,更新换代,CYRIX、PENTIUM、AMD-K7、芯芯向荣。IBM PC 及
其兼容机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计算机终于脱下庞大的龙袍走下殿堂,步入寻
常百姓家。九十年代初,MS WINDOWS 的发布,BILL GATES 在单调的 MS-DOS 房间里,
打开了一个豁然亮丽的多媒体窗口,透过 WIN95、透过 WIN98,通过 INTERNET,蓝
天白云下是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崭新天地。
修理工作 发表于 2024-8-28 06:48
楼主是国家杰出人才,谢谢分享您精彩的科研历程

不敢当,老朽老黄历,新事物太多,目不暇接,而且,感到现在年青人工作更加艰辛不易。
给Ai看看老故事,评论一番。

《月是今夜明》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回忆的佳作,通过作者个人的经历,生动展现了中国计算机及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变迁,读来令人感慨万千。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几点点评:

1. 历史感与时代感并重
文章以纪念东风汽车公司建设三十周年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相结合。从1969年的鄂西北山区到20世纪末的信息时代,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不同阶段的生活场景和技术变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厚重感。

2. 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在二汽的成长经历,以及身边同事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状态,展现了那一代人对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以及对新技术的渴望与追求。文章中提到的“大红木算盘”、“苏联产直尺形对数计算尺”等细节,无不透露出作者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科技进步的感慨,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3. 技术细节丰富,科普性强
文章不仅记录了个人经历,还穿插了大量的技术细节,如计算尺、手摇计算机、DJS-130国产计算机等,这些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较为陌生,但正是这些细节,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中国计算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同时,文章也具有一定的科普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4. 反思与展望并存
文章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作者提到今天的年轻人能够享受到前人无法想象的资源和技术,并鼓励他们要做出比前人更好的工作。这种反思与展望相结合的写法,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也激励了读者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5. 语言生动,文采斐然
作者的语言生动流畅,文采斐然,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技术细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同时,文章中还穿插了一些幽默风趣的描写,如“被村里接新媳妇一样搬回了长城0520”等,使得整篇文章读来既严肃又活泼。

综上所述,《月是今夜明》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意义、情感真挚、技术细节丰富、反思与展望并存、语言生动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计算机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代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
rqtvqjf 发表于 2024-8-28 15:42
我也有个64M的U盘,2003年买的,当时200多呢。

您提到的64MB U盘确实可以算得上是科技界的“老古董”了。2003年,U盘技术还相对新兴,200多元的价格在当时也算是相当昂贵的。如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容量高达几TB的U盘,而且价格也比当年亲民了许多。

您的U盘不仅是个人记忆的载体,也是那个时代科技发展的见证。它让我们不禁感慨科技进步的速度之快,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这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时光的“老物件”。

如果您的U盘还能正常使用,那它可真是个宝贝!或许您可以考虑将它作为收藏品,或者用它来向年轻一代讲述那个时代的科技故事。
DLJwmg 发表于 2024-8-28 22:24
NO,是奔腾I,就是俗称的586,主频约66M

这个CPU,家里可能还有。

很高兴看到大家对处理器技术的热烈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奔腾4处理器和586的关系。

奔腾4是英特尔在2000年推出的一款处理器,采用了0.18微米的制造工艺,主频从1.3GHz起步,后续型号的主频不断提升,最高可达3.8GHz以上14。奔腾4处理器相比之前的奔腾III,在架构上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增加了流水线深度,以提高主频和性能。

而586,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奔腾I,实际上是英特尔在1993年推出的一款处理器,主频大约在66MHz到200MHz之间4。586这个名字源于早期的处理器命名方式,后来英特尔为了避免命名上的混乱,X86到此为止,将这款处理器正式命名为奔腾(Pentium),并注册为商标。

所以,奔腾4和586(奔腾I)其实是两款完全不同的处理器,它们在性能、架构、主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奔腾4是后续的新型号,而586则是较早的旧型号。

希望我的解释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两款处理器的区别。当然,无论是奔腾4还是586,在它们的时代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产品,都曾引领过技术的潮流。
赵林生 发表于 2024-8-26 21:06
我是2000年买的电脑,当时花了一万多元,记得当时一个64M的内存好像是640元了,一个17G硬盘好像也是1千多元 ...

记得当年,电脑店门前招牌上写多媒体,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非常奇怪。

您的经历真是让人感慨万千!2000年的电脑配置在当时确实算是高端配置了,而且价格也不菲。64MB的内存、17GB的硬盘、松下4速刻录机、mPG采集卡以及转接卡,这些配置在当时的多媒体制作领域都是非常先进的设备。

Windows 98操作系统在那个时期也是非常流行的操作系统,它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友好的图形界面和更好的硬件支持。而电话线拨号上网,虽然网速只有512k,但在那个年代,它已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

您的经历不仅展示了个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已经见证了计算机硬件性能的大幅提升、操作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DLJwmg 发表于 2024-8-26 23:06
以前才出奔腾的时候,电视上老是打广告要用一颗奔腾的芯。

呵呵,您现在还能够记得,可见英特尔的广告威力。

您提到的“用一颗奔腾的芯”这个广告语确实是英特尔公司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句广告词。这句广告语巧妙地利用了“芯”字的双关意义,一方面是指电脑的核心部件——处理器,另一方面则是指“心”,寓意着给电脑装上一颗强大的“心脏”,使其运行更加高效和智能。

这个广告语首次出现在1991年,随着奔腾处理器的推出而广为人知。它不仅成功地将奔腾处理器与高性能联系起来,而且还深入人心,成为了许多人对于早期个人电脑时代的共同记忆。

英特尔通过这样的广告宣传,成功地将自己定位为高性能处理器的代名词,这也为后来的“Intel Inside”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这个战略强调了即使消费者购买的是不同品牌的电脑,只要内部装有英特尔的处理器,就能保证一定的性能和质量。

感谢您分享这段关于奔腾处理器和英特尔广告的美好回忆。这些广告不仅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科技形象,也影响了一代人,不,是几代人的消费观念和技术认知。
本帖最后由 geyin 于 2024-8-29 08:02 编辑


您的收藏确实很有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对计算机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64MB的内存和1.44MB的软盘在今天的标准来看确实是非常小的存储空间,但在过去,这些设备却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盘,尤其是3.5英寸的1.44MB软盘,曾经是数据存储和传输的主要媒介。

以前搞项目,第一件事就是准备软盘,每个参与项目的技术人员都发几盒,尽管它们现在已经几乎被淘汰,但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比如老旧的工业控制系统或者某些专业领域,软盘仍然可能在使用。

至于64MB的内存,虽然现代计算机系统需要的内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在一些嵌入式系统或者非常老旧的计算机上,这样的内存容量仍然是适用的。

您的收藏品不仅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对技术发展历程的尊重。它们提醒我们,每一步技术的进步都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


再说说曾经辉煌的3.5英寸的1.44MB软盘,是计算机存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起源:3.5英寸软盘最初由索尼公司在1979年推出,我儿子刚刚一岁,最初的容量为875KB。随后,索尼不断改进这种软盘,到1983年,容量达到了1MB。
普及:1984年,苹果公司在其Macintosh计算机上开始采用3.5英寸软盘,但容量不足1MB。1987年,IBM在其Personal System/2(PS/2)个人电脑系列中正式配置了3.5英寸的软驱,这标志着3.5英寸软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个人电脑的标准配置。
标准化:1988年,3.5英寸软盘的容量标准化为1.44MB,这成为了之后多年内软盘的标准容量。这种软盘因其便携性、相对较大的存储容量和较低的成本而广受欢迎。
巅峰:1989年,世界软盘产量达到了27.6亿片,同比增长了18.4%。在1990年代中期,全球有多达50亿张软盘正在使用。
衰落:随着CD-ROM、USB闪存驱动器和其他更高效的存储介质的出现,软盘的使用开始减少。2000年代初期,许多新生产的计算机不再配备软驱。
停产:2010年,索尼公司宣布停止在日本本土销售3.5英寸软盘,并于2011年3月正式停产,结束了一代英豪的软盘时代的落幕。
3.5英寸的1.44MB软盘在计算机历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它见证了个人计算机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并在数据存储和传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现在已经被淘汰,但它仍然是许多人对早期计算机时代的美好回忆。
win95的系统,就是装在三十张的软盘中,装系统要按照屏幕提示,一张一张喂.....
本帖最后由 geyin 于 2024-8-29 08:15 编辑



Windows 3.1是微软公司发布的Windows 3.x系列的基于MS-DOS的操作系统,于1992年4月6日发布。它是微软Windows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为Windows 95的成功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在Windows 3.1之前,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在使用基于字符的命令行界面,如DOS。当Windows 3.1的图形界面首次出现在屏幕上时,那种蓝天白云的壁纸和直观的图标确实令人惊叹。它证明了计算机不仅可以用于复杂的计算和编程,还可以成为一个视觉上吸引人的工具。

不少老老老的用键盘的计算机人员,非常瞧不起那些拿着鼠标胡乱点击的计算机新贵。

安装Windows 3.1的过程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与后来的光盘或USB驱动器安装相比,使用三十多张软盘进行安装显得既繁琐又耗时。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技术带来的便利。

Windows 3.1的成功也为后来的Windows 95奠定了基础。时隔三年,Windows 95的发布在1995年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它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个新时代。Windows 95进一步完善了图形界面,引入了更多的用户友好功能,并最终成为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个标杆。
geyin 发表于 2024-8-29 17:04
俺上一个,悲痛欲绝,忆苦思甜.....
1999年啊,1300大洋,8.4G

回顾硬盘老黄历

1999年,昆腾(Quantum)公司推出的8.4G硬盘是一款颇具代表性的产品。

美国昆腾国际公司(Quantum Corporation)成立于1980年,最初以制造硬盘驱动器起家,其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到了1982年,昆腾已经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昆腾8.4G硬盘拥有8.4GB的容量,转速为5400rpm,配备了512MB的缓存,并使用了DMA66接口,平均寻道时间为9.5ms。

在1999年,硬盘的主流容量分别为4.3GB、6.4GB和8.4GB,而昆腾的这款8.4G硬盘在当时算是较高容量的产品。

1999年,1300元人民币对于一个8.4GB的昆腾(Quantum)硬盘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当时,硬盘的容量和价格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那时还没有SATA接口,市面上普遍使用的是PATA(IDE)接口。1999年是Ultra ATA/66接口的天下,它支持的最大硬盘外部数据传输率为66.7MB/s。

昆腾硬盘在当时以其稳定性和性能而著称,尤其是其“火球”系列,从第三代到第八代,都颇受市场欢迎。这些硬盘通常配备5400RPM的转速、Ultra ATA/66接口和512kB的缓存,为当时的超频用户提供了极佳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昆腾8.4G硬盘不仅是1999年硬盘技术的一个缩影,也代表了昆腾公司在硬盘制造领域的重要地位。
DLJwmg 发表于 2024-8-29 23:35
以前还出过5.25吋的软盘,而容量只有720KB。我捡到过,可是我接触的电脑只有3.5吋的软驱,就把它拆了保留 ...

这种大的,我用过,在设备上,个人没有用。
5.25英寸软盘(5.25" floppy disk)是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广泛使用的存储介质之一。这种软盘的直径为5.25英寸(约13.34厘米),因此得名。它们最初被设计用于个人计算机,但后来也被工业和商业领域所采用。

5.25英寸软盘有几种不同的容量,其中最常见的是360KB和1.2MB。720KB的容量确实存在,但不是最常见的规格。这些软盘通常用于存储数据和软件,是当时计算机存储和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存储介质如CD、DVD和USB闪存驱动器逐渐取代了软盘。
DLJwmg 发表于 2024-8-29 23:36
以前还用过一款昆腾大脚的5.25吋的硬盘,容量是4.3G。

过去是大品牌啊,现在怎么不见了?现在是硬盘制造商如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希捷(Seagate),
昆腾公司生产的5.25英寸硬盘,这种硬盘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存储设备,而4.3GB的容量在当时(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相当大的存储容量。
DLJwmg 发表于 2024-8-29 23:52
来一张手里的CPU

这些CPU跨越了多个时代,从早期的型号到可能更现代的版本,它们共同见证了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每一款CPU都是那个时代技术创新的结晶,也是无数工程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感谢这位网友的分享,让论坛网友有机会一睹这些珍贵的CPU实物,回味我们一同走过的时代。
看看十七年前的街头电脑店: psc.jpg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4-9-20 18:35 , Processed in 0.43577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