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楼主: 1102216549

空调系统里多加点制冷剂会怎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5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空调在不断的制冷中,回风温度会逐步降低,系统的各参数也都会改变,这种情况下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偏差。
发表于 2016-8-25 16:4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hyukai 发表于 2016-8-25 16:30
铭牌标的都是出厂时的新机器,如果用了几年后的老机器,压机,管道内都不一样了,效率也不同,不能还按着 ...

受教了,多谢

另外还想问下制冷条件已经调教到最理想状态下的机器,制热运行也一定是最佳状态吗?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9:4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关注!特别感谢5楼老师,您的统计表格做的很不错,我很喜欢,在这个论坛里多为维修行业里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师傅,能称为老师的不多,称得上大师级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真正的科班出身的制冷暖通专业人士可能不屑于上我们的论坛,所以对于制冷原理这块大家涉及不多,有些资深师傅说啊加氟都不看压力表电流表啥的,就凭一听二看三摸,重点摸蒸发器粗细管温度,量化的论述很少。我也是想抛砖引玉,想引出大师来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19:5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鉴宝 发表于 2016-8-25 16:31
因为空调在不断的制冷中,回风温度会逐步降低,系统的各参数也都会改变,这种情况下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偏差。

我很认真低测试和记录了这些数据,我想到为了不让房间温度变化较大将窗帘拉上但未关窗,和另外房间的通道门未关。
发表于 2016-8-25 2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加到粗细一样凉了再看电流的,注意是在开机20分钟后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22: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城向荣电子 发表于 2016-8-25 13:13
你加多了一点点,  最冷点(5.2度)已经到大阀了,



“调整制冷剂”是再添加还是排出一些制冷剂?再添加制冷剂的话,蒸发压力越来越高,细管温度越来越高,粗管温度越来越低,咋个“把这个最冷点移到蒸发器”?在添加了120克的基础上适当放掉一点氟,保证先前添加量有7、80克可能差不多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4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细管的温度很忠实的跟随着蒸发压力。加氟120克后粗管温度等于或略低于蒸发温度说明此时蒸发器从入口到出口全部存有气液两相制冷剂,蒸发器得到了充分利用,制冷效果最好。但有问题,这时室外温度是31度,整机电流已达到额定4A,假如室外有35度,甚至是前一段39、40度时呢?机器能安全运行吗?会不会因为电流大而压机过热保护?
压机吸入制冷剂温度在10-13度附近一般被认为是正常。当然当室内外温差大,比如说室外35度室内回风23度时,压机回气温度比蒸发温度高1、2度亦算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0:5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23维修 发表于 2016-8-25 20:21
我是加到粗细一样凉了再看电流的,注意是在开机20分钟后

实战中加氟肯定不能像我这样的,那不累死了呀,一天也修不了两台空调,摸管估温没错,再结合看压力电流,上门服务只能这么做。
现在是讨论能否量化有具体数据可循。
发表于 2016-8-25 20: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城向荣电子 发表于 2016-8-25 13:13
你加多了一点点,  最冷点(5.2度)已经到大阀了,

请问师傅,像他这样三通阀处的温度大约多少才算合适啊
 楼主| 发表于 2016-8-25 21:0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102216549 发表于 2016-8-25 20:47
我发现细管的温度很忠实的跟随着蒸发压力。加氟120克后粗管温度等于或略低于蒸发温度说明此时蒸发器从入口 ...

当室外环境温度高于室内温度较多时,和室内外温差小时比较内机蒸发器分配得液态制冷剂多,当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低较多或室内有明显热源,房间温度降不下来,这时粗管回气温度比蒸发温度会搞得多,这时你不能武断地认为空调缺氟,因为室外温度低较多的制冷剂存在了外机冷凝器管路里而使蒸发器显得缺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4-11-30 07:47 , Processed in 0.059246 second(s), 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