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论坛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下载方法|用单线程|避免多扣帖子规范|求助必读|发帖建议积分策略|勋章介绍|新人必读获取金币|推广论坛|出售帖子基本礼节|致会员信|版规总则
禁涉政治|反对低俗|举报专帖征集相片|留下足迹|推荐精华上传附件|制作分卷|使用网盘禁发qq群|恶意灌水|纯表情帖加入团队|监督机制|安全上网
查看: 13815|回复: 8

[其它] 转:显示器显像管改装电视机接线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 0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家电维修技术论坛,与同行畅聊维修技术,享更多技术论坛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快速注册

x
显示器工作在多频、高频环境,所以显像管偏转线圈都是采用多绕组并联的,每个品牌的显示器线路设计及工作频率又不一样,所以不同品牌的显示器管,它的偏转阻值和绕组构造也不一致。% ]; O# y7 f9 F. g4 O
  注:多线并绕,仔细观察就可看出,多线并绕也是有一个共同规律,就是多股双线并绕,两组并联。和多股3线并绕,两组并联,及多股4线并绕 ,两组并联。等几种。' O8 b1 g+ z5 G
  改制的方法0 ~; j/ w+ m- N8 z( x
  双线并绕的行偏转阻值一般在0.6-1.2欧之间,有的更低,改成串联也只有1.2欧,还是不行,这样再增加一个阻抗变压器,也可以勉强使用。能不能不用阻抗变压器直接使用呢。答案是肯定可行的。就是把双线并绕的两组全部分开,成4组线圈全部串联,这样就是2.4欧,完全可以直接使用了,1 L2 d4 q/ d3 E" ^$ y* f

: h1 {0 v7 h1 }- R* ~! i, S  注意:每组线圈的头尾相连接,一组也不能接错,否则出现 X交叉图像;阻值是在1.2欧左右,串联即可使用。
. N$ c0 Y/ j6 N4 b& x9 l! D) b: j0 G2 H: i* J
  3线并饶的若阻值是0.6欧,可以全部分开,扔掉两组或一组串联成2-3欧之间直接使用,若是1.2欧的即可直接串联使用。
; N* U8 \- n2 B. m; }
1 o% b$ o6 l5 u1 X6 g  4线并饶的,同三线并绕的改制一样,只要阻值达到2-3欧要求,若全部串联阻值太高可以扔掉一组或两组,若是1.2欧的即可直接串联使用。; L- \/ I. ~  G0 D6 g3 G4 I* q

2 }" v! ^. r" D, ~  多股并绕的也是一样改就行了,但不要把多股弄乱了就行了。
1 O" W, o& w3 @' t6 i
6 J0 a  f; v; {, H  场线圈一般串联都可使用 ,有的不要串就可直接使用 ,先测一下阻值在12至18欧即可$ k* E' ~7 q, a) c. V0 o0 f

4 r) S9 r& v8 Y5 x. J9 w  无论场偏转还是行偏转线圈,串连的时候头尾串接,不能接错。7 U( g1 f4 X6 D! j1 k
, I$ D7 b" K2 V, y9 z2 t
  我用的所有显示器改电视机从来不用阻抗器,用阻抗器的缺点太多了。在维修这类电视机的时候大家也知道,用阻抗器的易烧坏阻抗器,行管电源。费电等等。
( U  H& {1 k* ~% u* h" H3 E: c
( M6 D4 I1 g. W$ B3 R' r  行失真校正( ~* v" m" p; ]& a; w( K

3 J' g$ t* U4 }/ u  组装板一般都留好了枕校电路部分,只是厂家为了减少成本所以省掉了;你只要按图纸把枕校部分的元件加上就可以了,若你使用的板子没有枕校电路空位,你也可以找一张带枕校电路的图纸.按图纸做一个分离的枕校电路,按原理图接入电路即可。
/ g) n# E0 a& p% l# N1 ~5 o: X
! i6 U' e* E/ z5 c: n( x8 P& }
0 L) n; _+ F1 W: E0 [0 Q# P: c# F 7 ?3 ~- ?; @) n; C5 _
- f7 B/ w5 Q8 ^! R' ^
聚焦电压的改法:首先找一个jvc电视的聚焦盒,把改装板的高压引线剪断接入聚焦盒内,聚焦盒的接地脚要接地,这样高压,聚焦电压都有了,再算上原板的聚焦电压就有两个聚焦电压了.
' w7 C; v/ S  Y9 A. q( U7 A: n6 Q1 n
.
4 V) \# m5 L/ W* Z5 {+ F0 ~8 A
/ @! _1 O" h/ }  h& a" P把原板上的管座换成双聚焦管座,接入两聚焦电压,加上阻抗器.这样行幅,聚焦都可以调了;
7 d8 Z7 Q  b( h, W0 u) D
5 a  r" A2 @/ \* @! b* G% S& i2 `5 v      若! {  ]: \+ e6 ]2 B
6 N4 m; V/ q( h4 J" f
聚焦调不好可把两聚焦电压颠到九可以了.
) G0 a9 V5 x: R% N) ?8 O5 |4 U, C+ f0 k3 d  S% H/ m4 d7 G

. Y* H7 P/ ^! y6 i1 r- h' ?/ {若有带校正电路的板子,那显示器管该出电视来就太完美了.$ n' C7 k8 N* R. @% p  p3 z

! a; A/ ?) |8 a显示器改装电视机方法漫谈% G% N# S8 g, \5 U

& I! @) e. c8 U" d2 f9 X许多显示器显像管弃之可惜,一般都用来改装电视机。许多自组装机一般都加匹配变压器,这是因为显示器显像管行偏转线圈为多线缠绕,总匝数少,电感量小,由此会引起行电流大,一般都在五百毫安以上,所以一般市售的大板不能直接加装,而借用匹配变压器的形式。3 {. I$ Q( K/ z- s/ p: K' Z8 E. l

* [) H5 J) o' p& b但是加装变压器成本增加,有时需要自己缠绕。还有一种是将行偏转并联改为串联,并利用行输出变压器上的行幅调整绕组,有时还需在行变压器上再加绕线圈。这几种方法虽然可行,但是都避免不了可能出现下列问题:
1 X. y8 b2 l* p8 C5 j4 C9 @% X0 [/ z7 T5 P( |
1.行电流大小不容易控制:使行幅,高压,灯丝电压正常且将行电流控制在250mA内困难,大多超过300mA,使用一段时间后行故障率高。这是因为由于显示器行偏转电感量小,使图像行扫描拉满屏幕所需要电流大,且匹配变压器,行幅校正线圈也损耗一定电流。
2 K* }& r8 U& K; O. d) W
( X2 \, R& j& O2.行S行失真明显:无论那种方法,仔细看行S行失真都明显,有的还很严重。改装大板设计不能与电感量小的显示器偏转匹配,很难将行S失真校正到最佳程度。% B4 B2 z* ^! X& M; m

  w3 \7 ^8 t6 ?) l) `3.不注意对灯丝电压的测量与调整而造成显像管过早老化。发现很多老化的改装机灯丝电压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一般将灯丝电压调整在交流4.3v。+ U/ n! W9 H6 I) j1 V8 w; x
1 ]9 g! B4 H2 n7 O3 l- ?
4..枕型失真:对于枕型失真的方法只能用带枕型失真的大板。一般大板都预留枕型失真电路设计。对于没有枕型失真的可以按图加装原件。一般枕型失真不太严重的可以不加装。& w6 p+ R6 c1 Y* b: C; z" m

+ @& p$ h. n- x# J, b! N- o) b
# }5 v, G1 Q4 |/ B显示器改装的电视机较高的故障率主要是行偏转电感量小所致,能不能更换普通电视显像管行偏转呢?答案是肯定,不能。如果你更换了偏转,你就打算调一辈子色纯度吧。
. @! x6 r; R5 ~9 }. J$ c  Q7 O: q1 X) q$ c2 f4 ?8 C7 Q
我对显示器行偏转仔细分析,显示器行偏转是由多股线并绕,两组行偏转再并联。如果将每组行偏转均匀分为两份(有些行偏转已经分为两份并绕了),然后头尾相串连,再与另一组同样分开相串联的行偏转再次串联,电感量已经接近普通电视机显像管行偏转了。这样接入大板不再用变压器,绕线等方式,且电流小,S失真几乎不明显。唯一的还是会枕型失真,需加枕型校正电路(对要求不高的用户可以免加)。
发表于 2010-4-1 08: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又学会了
发表于 2010-4-1 09: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要是上图就更加完美了!
发表于 2010-4-1 09: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帖子好像在咱们论坛里见过
发表于 2014-9-4 2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分享,又学会了
转帖:https://www.dzdu.com/forum.php?m ... page%3D1&page=1 [家电维修论坛](www.jdwx.info)
发表于 2014-9-4 23: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4-9-5 06: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4-9-5 17: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20-11-23 09: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家电维修技术论坛 ( 鄂ICP备09003585号-2 )

GMT+8, 2025-2-1 15:37 , Processed in 0.06352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CopyRight © 电子技术论坛
电子邮箱:8794149@qq.com | 联系 QQ:3081868839 | 官方网址:www.dzdu.com

Qiji.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条款 | 站长声明

Wuhan Qiji Technology Co., Ltd.武汉奇迹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鄂ICP备09003585号-2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42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